爱心行动首页>公益转载文章
公益转载文章
做好慈善要突破慈善的边界 |
发布者:Joan 时间:2010/12/14 13:10:59 点击:2994 |
从实践的角度对慈善事业提出许多有创见的建议,但我认为,做好中国的慈善事业首先要营造好广泛传播的慈善文化,突破中国的慈善边界。
杰克·伦敦说过,慈善不是你有1亿美金的时候捐出100万,而是你有一块面包的时候掰下来一块与饥民同享。人们一般认为,慈善就是往外捐一点钱,无论是给穷人还是其他处于困境中的人,其实这仅仅是慈善的一种,而不是全部。广义的慈善应当是人们出于爱心的善良行为。我们需要的是这种广泛的善良行为才能支撑的慈善文化。
慈善不是一次“事件”,而是一种持续性的状态。这才是慈善本来意义。
慈善意识和慈善精神是与“不忍人之心”殊异的概念。善良的国人一直囿于经验的“不忍人之心”的慈善边界上,殊不知慈善是一种大爱,与“不忍人之心”相去甚远:孟子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王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北宋思想家张载“民胞物与”的思想也仅仅是学术里面的标本而已。历史上的智者早已对国人的善良边界有着清醒的认识,自古至今我们这个“厚德载物”的国度仁德的边界几千年来依然在耳目所及范围之内,眼不见为净是这种理论的乡野表达。2008年是中国多难之年,中国接受捐款捐物共计1070亿元,2009年全国接受捐款捐物333亿元。这种差距让我们对古人“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的清醒折服时,更多的是一种叹息。只有当慈善成为一种理性,捐款才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善良的国人也不缺少“不忍人之心”,缺的是慈善的思想和理念。企业不做慈善,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他们不知道,不知道是因为没有超越自己,用自己的手拔头发离开地球这是“不是不为也而是不能也”的事情。没有超越中国人慈善的边界,一种经验的目力所及范围制约了他们慈善的动力。
勇于和善于突破那道中国经验的慈善边界,对于慈善活动需要思想者的力量、慈善者的情操。这种思想不是怜悯不是同情甚至不是任何单向的人类情感,而是一种至善。过端午节需要政府的提倡吗?显然不需要,过端午节的情操已经内化在我们的血脉当中而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记忆。我们在慈善文化建设上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文化是一种力量,在这种文化力量的推动下,行善才会变成自觉、习惯或者信仰。如此我们才能突破慈善的中国边界,真正营造出慈善文化,从而让慈善恢复其本来的意义。
2010/06/17 08:51:53 来源:南方网 作者:王付永
|
|
|
上一条:公益随想 |
下一条:国内草根公益运作状态浅析 |